关于开展2025版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5-10-17   浏览次数: 15

各教学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据。为深入落实《郑州轻工业大学关于制定202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促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现启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对象

2025版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所有课程(环节),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修订原则

1.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2.  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教学大纲中务必体现课程育人导向、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3.  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按照最新专业认证标准以及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做到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相对应。

4. 2025版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和能力实现矩阵来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立德树人、学生中心、课程思政、突出能力等重要任务的实现。

5. 与教学内容改革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求,优化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三、修订说明

1.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以纲要形式体现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各教学单位应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调研,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参与修订。学院对本单位拟定好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审核并经院级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提交教务处。

2. 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文化基因、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 突出课程特点注意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智慧化教育教学平台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4. 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成绩比例。鼓励设置小论文、成果汇报、课程设计等综合性考核环节。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方面的考核。

5. 构建多层次实验实践体系。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融入实践教学,推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转型重塑,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践课程与教学环节的建设。

6.  注重优秀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优先选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优秀教材、规划教材以及高质量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

7. 对于交叉课程,设课学院(中心)与开课单位应相互沟通,编制出符合专业要求的教学大纲。

8.  对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制订教学大纲时要参照教育部制订的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得低于基本要求。

9.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制订教学大纲时可以参考国家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拟订的教学大纲。

10.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应与2025版培养方案相一致,学时不相同的同一名称课程应根据学时分别编写。

11. 本轮教学大纲修订须使用统一模板(见附件1-3),并力求文字严谨,表述清晰精炼,名词术语规范。

12.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为基本框架和内容,各课程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细化和扩展。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可在模版基础上增加认证要求内容。

四、管理和实施

1. 教学大纲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属于基本教学文件,由教务处和学院(中心)统一管理,未经允许不得更改。

2. 经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组所有任课教师必须遵循,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安排教学进程和授课。

3.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大纲由课程承担单位组织编制,学校统一编制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

4. 每个专业编制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包括该专业培养方案中除校级通识教育平台之外的所有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课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应包括封面和目录(附件4)。

5. 各教学单位负责检查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情况,确保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6. 修订完成后,任课教师应根据新版教学大纲修改完善教案和讲义等相关教学资料,学校将按照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

7. 各单位自行将课程教学大纲编印装订成册备查,并以适当方式向学生公布。

五、材料报送

请各教学单位于11181200 前将电子版材料(PDF)发送到zykck@zzuli.edu.cn,并以“XX学院教学大纲”格式命名文件夹,子文件夹以“XX专业培养方案”命名(通识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命名)

联系人:杨老师,电话:86608239


附件1:理论课程大纲模板.doc

附件2:实验课教学大纲模板.docx

附件3:集中实践类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x

附件4:专业合订本模版.docx


教务处

20251017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