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全文下载见附件)
发布部门: 学报   发布时间: 2017-03-07   浏览次数: 3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走出工具化倾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郑忆石(1

摘要:在充分肯定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须警惕弥漫其中的工具化倾向:一是过分夸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功能而淡化其理论功能;二是以理论的有用性取代或否认学理致思的必要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单纯的实用工具。其突出特征是,过于依附于现实而沦为纯粹的工具,过于关注经济利益而沦为追名逐利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工具化倾向,是历史、现实、文化传统、主体认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克服这种工具化倾向,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哲学本性的学理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哲学功能的理论向度与实践向度的关系,以及研究主体的自在与自为的关系。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精神建构……………………………………程耀明(9

摘要:文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形象、政党的旗帜。文化自信源于民族基因最深处的国民素养和精神力量。今天中国文化自信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滋养,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内在要术和必然结果,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引领。要培育、巩固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就要持续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坚持文化的科学性,增强文化的说服力;坚持文化的大众性,增强文化的向心力;坚持文化的创新性,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增强文化的进取力;坚持文化的时代性,增强文化的感召力。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反思及其时代价值

———基于《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的考察………………………………袁立国(15

摘要:思想史的视角,既是探索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其历史性内涵即立足古典而走向现代意蕴的不二法门。立足于深厚的传统思想资源,以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方法为根本支撑,马克思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政治观念、经济观念“三位一体”的批判。在理论焦点上,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分享了共同的问题意识———基于“道德政治”诉求下的自由何以可能的问题。在理论效应上,马克思对“社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抓住了自由主义政治正义论的理论盲点,并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解答。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这一重大变革,其广泛、深刻的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代。就罗尔斯等人仍将“分配正义”作为主题以构建先验的政治理想而言,当代政治哲学尚未企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分析方法。正是如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不仅为研究中国现实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哲学视角,而且也极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关于共产主义的对话……………………………………………………………………阿兰·巴迪欧,马塞尔·高歇,[翻译]蓝江(23

摘要:这是一场发生在法国当代左翼内部的对话,对话双方为阿兰·巴迪欧和马塞尔·高歇。前者是革命派的代表,后者是社会民主派的代表。对话的主题是一些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时代课题,即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高歇虽然也经历和参与了法国的革命运动(“五月风暴”),但完全站在纯粹理论的角度去看待和界定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去评判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与斯大林时代。高歇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将左翼或者马克思主义建立更为公正的社会理想诉诸民主制。巴迪欧立足于原初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明确反对高歇这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认为高歇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和列宁,而且沿用马克思的说法批评高歇为“议会迷”。巴迪欧认为只有革命的共产主义,才是走出资本主义泥淖的唯一可行的路径。

黑格尔对决海德格尔……………………………………………………………………斯拉沃热·齐泽克,[翻译]李西祥(32

摘要:黑格尔、海德格尔和拉康哲学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联。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一方面是黑格尔思想内核中存在着一个他所未曾思考过的张力和对抗,另一方面是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缺乏现象学的维度。但是海德格尔的批判错过了要点。海德格尔未能思考黑格尔的自我相关的否定性,即主体的先验的痛苦。这也正是拉康批判海德格尔的原因。通过对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批判,拉康提出语言是“折磨之家”,而主体就是无意识的、实在界的主体。对拉康而言,不仅我思不能被还原为纯粹思想的自我透明性,而是悖论性地我思是无意识的主体、是快感的实在界闯入其中的在存在秩序中的裂隙/切口。

德国“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当代书写

———英格·埃尔贝访谈录……………………………………………………………英格·埃尔贝,李乾坤(43

摘要:“新马克思阅读”是1960年代中期兴起于联邦德国的一场思想运动,其产生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土壤上,专注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以价值形式理论为核心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研究,力图以此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及其阶级关系进行新的诠释。自2008年以来,以德国学者英格·埃尔贝等人为代表,这一理论运动的思想资源再次吸引了德国乃至整个西方学界的关注,成为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生长点。英格·埃尔贝博士在受访中就“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包括“新马克思阅读”运动的特征与定义,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关系,它的思想传统的谱系,它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与思想史背景,它的核心问题即价值形式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及其当代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等,为我国学界深入了解“新马克思阅读”运动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料。

新媒体与文化传播

数字时代编辑出版动态与展望…………………………………………………………张福平(51

摘要:互联网这一全新高维媒介的出现与发展,在深层意义上改变着编辑出版格局:(1)进入数字时代的媒体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社交性上升到突出位置,点击率成为选稿考量的指标,“生产明星”“消费明星”成为媒体运营的热门方式,可分享性成为内容制作的要素构成,社群运营、让用户生成链接成为媒体建设的重要一环;(2)出版流程趋于复合化,实时情景式发表冲击传统出版流程,编校范式将发生集成化、智能化变革,一次生产、多元发布,与其他服务通道相关联;(3)媒体资源的开放获取进一步扩展,精品内容付费获取同时火爆,用户数据资源的获取成为媒体发展的新矿产;(4)媒介的传统边界趋于消解,自助出版,产消合一,媒体资源共建共享、跨时空协作将成为趋势,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改变媒体发展模式。编辑出版从业者只有审时度势、相机调适,才能以其强大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活力把握社会话语权、引领互联网生态发展。

新媒体时代期刊数字化经营转型下的盈利模式分析…………………………………向飒(60

摘要:期刊数字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具有盈利点,各单元应具有全局观念,各操主业,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合作,以谋求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和谐发展和产业链整体利润的提升。要实现期刊数字化产业链的盈利模式创新,期刊社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期刊“三次售卖”盈利模式———卖新媒体载体、卖新媒体广告与卖新媒体延伸服务。通过内容开发与重构、新旧媒体融合、增值服务等路径进行创新,从而形成能够多元化经营并能够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使传统媒介产生新的造血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升自身的传播力。

文艺美学

从大众文化到生活美学

———1980年代审美感性与主体重建的逻辑框架………………………………裴萱(65

摘要:1980年代的“美学热”和“文化热”不仅构成了以审美反思意识形态、以人性反思历史的理论脉络,更促成了以感性表达和生活性特质为内核的大众审美文化的产生。大众审美文化肯定了主体感性经验的合法性存在,形成了从审美经验到生活美学再到主体重建的逻辑框架。大众审美文化一方面彰显了主体对于自由和感性的希冀,另一方面对长期处于理性压抑状况下的人性也是一种反拨与调整,从而与知识分子的美学理论探索一同构成了新时期的文化启蒙。而现代文学也开始向生活化、通俗化和多元化的谱系转型,在解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宏大话语的同时确立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和文学艺术世俗化的进程也带来了生活美学的勃兴,并与知识分子的“美学热”构成了遥相呼应的同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感性启蒙的美学价值景观。

成本与收益的复杂错位

———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心理学透析…………………………………………………王津(77

摘要: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借助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理论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与亲密关系结束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杜十娘悲剧的成因发现:正是因为男主人公李甲知觉到自己在与杜十娘的关系中,其成本与收益极不平衡,故其内心对未来充满了焦虑不安,最终导致他对杜十娘的背叛。而杜十娘在李甲背叛她之前,其成本与预期收益是均衡的,所以快乐从容;李甲对二人关系的主动终结,使杜十娘成为悲剧的完全承受者,其妓女命运改变途径的狭窄、刚强的个性、两性关系中角色的突转,使杜十娘选择以弃财投江的方式作为对李甲背叛的报复,从而使自己由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二人亲密关系结束的主动终结者,由经济、心智的独立走向人格的独立。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李、杜的情感问题在今天依然有现实的镜鉴意义:当人们对一段人际关系不满意的时候,单纯从道德、情感或性格的角度进行批判或反思是不够的,尚需考虑在彼此关系中的投入成本、收益、预期与结果是否平衡,并考虑双方在收益、成本上是否公平,从而及时调整彼此的关系,或者尽可能共同结束关系,以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公共管理

向上感恩与对下抱怨:政府责任变迁中的农村老年福利态度悖论…………………张文清,袁同成(85

摘要:21世纪以来,国家福利责任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农村老人对中央政府和基层社区的双重认可,而是出现了“向上感恩、对下抱怨”的福利态度悖论。其原因是:作为老年福利筹资者,中央政府福利责任的扩大使农村老人直接受益,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而作为福利递送者,农村社区由于财力不强、投入不够、服务质量不高,难免使农村老人产生抱怨。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切实提高基层福利递送质量,以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维权教育视域下基层教师维权困境及应对……………………………………………佘超,王晓云(92

摘要:基层教育的发展和扶贫教育的开展,仰赖庞大的基层教师队伍的辛勤耕耘。然而,迄今基层教师的法定工资、法定福利、法定地位仍未得到有效保障,亟需通过维权教育寻求有效的维权路径。基层教师维权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诸如维权意识淡薄、维权存在思想困惑、维权渠道受限、维权制度保障有待完善等。应通过提高基层教师维权意识,解决基层教师维权思想困惑,拓宽基层教师维权渠道,完善基层教师维权制度等途径,重塑基层教师为人师表的尊严。

高等教育

中日近代学制比较

———以中国《癸卯学制》和日本《学制》为例……………………………………杨子江,柏昌利(97

摘要: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体制的核心,是各国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在推行和发展中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日本的教育改革和学制制定有更明确的适应本国国情的需要———富国强兵、普及义务教育;相较之下,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则略显被动。从中国的《癸卯学制》与日本《学制》两部著述来看,中国学制的指导思想虽较为笼统,但也改变了单一的专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加速了科举制度的废除,奠定了现代学制公平性的基础;日本学制的指导思想带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中日两国近代学制对两国近代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亚当·斯密的责任感理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启示……………………李燕华,乔晓宇(104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中不乏牺牲自我以成全社会和他人的人,他们为其他青年做出了表率,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责任感意识缺失,功利心严重,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借鉴亚当·斯密的责任感理论,以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教育为路径,可以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模式: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建构完善的责任感理论基础;二是学校和家庭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2017(1)社科目录.pdf

2017(1)社科内文.pdf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