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校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
发布部门: 综合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3-11-09   浏览次数: 1439

各学院、各学生班级、各位同学:

秋冬季节气温多变,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又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等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病后48小时之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的发生率。

2.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合并咽炎和支气管炎。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3周。区别于普通感冒,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突出症状是持续性干咳,发热超过38.5℃且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如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麻表现主要为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出现皮疹。初起为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椭圆形水疱,极易破裂溃烂,避免用手抓破。3-5天后水疱干裂结痂,2-3周后结痂脱落并痊愈,一般不留痕迹,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水痘传染性强,未出过水痘人员通过飞沫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易被传染,潜伏期约14-21天。接触水痘患者应密切监测体温,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4.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是人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与机体互利共生,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吃下去被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时,就会发生食物中毒,容易引起肠道炎症。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被污染食物、水体(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湖水及地表水)传播。因此要注意避免食用生鲜或加热不彻底食品及低温储存食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5.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肺部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常见症状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咯血,胸部X线和CT是发现早期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咳嗽、咳痰超过2周,未明确病因的,应引起重视尽快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可临床痊愈。

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科学规范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勤换洗、晾晒衣服及被褥,个人卫生用品定期消毒。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食物,合理膳食,增加营养,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病毒侵入。

3.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当出现发热、咳嗽、出疹、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时,第一时间报告并及时就医。及时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各类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4.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各班级、宿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定期消毒,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环境卫生,共同创建平安健康校园。

三、工作要求

1.各学院要充分认识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传染病防控的敏感性、警觉性,根据秋冬季易发传染病流行特点,及时调整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和应急响应预案,严防校内聚集性情的发生。

2.各学院要结合“世界流感日”、“全国洗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和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指导督促各班级和宿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健康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学校环境卫生的治理与整顿。

3.各学院要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发现学生确诊传染病要及时联系校医院,协助开展健康监测及筛查处置,并做好防控监督检查,建立问题台账,对未按规定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或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要及时跟踪整改到位,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断规范提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安全有序。


校医院 党委学工部(处)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