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我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经验
发布部门: 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04-05-17   浏览次数: 60


   5月1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光明日报》记者刘先琴同志采写的消息,全面报道我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 ,实现教育产品“优特新”的经验。全文如下:

实现教育产品“优特新” 

――郑州轻工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 

本报记者 刘先琴 

--------------------------------------------------------------------------------

 

  全国最强的工业艺术设计、电化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本科考试全省高校第一,连续6年保持100%就业率……近年来,郑州轻工学院以系列眩人眼目的成绩,探索出一条实现教育产品“优、特、新”的成功之路。 

优势学科占领市场高地 

  2003年是工程类院校在高招中竞争最激烈的年份,报考 

郑州轻工学院上线考生的第一志愿者高于录取人数的120%,其中工业艺术类专业报考人数竟然高出录取数的20多倍。 

  近年来,高校不同专业考生报考和毕业生就业率的冷热不均,引起轻院领导班子的思考 高校要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学科建设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急需人才。为此,学院每年都派出几批考察组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国内知名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考察,了解不同专业的报考率就业率,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环节。 

  在此基础之上,学院确立了“面向市场需求,创建优势学科,打造品牌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在对原有专业重组加强的同时,陆续增加了17个新专业,形成了电子科学技术类、食品与生物化工类、机电类、工业艺术设计类、人文社科管理类五大优势学科群,增强了整体办学实力,使学科建设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特色品牌站稳竞争脚跟 

  今年新学期刚刚开始,郑州轻工学院烟草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就被用人单位全部预定完毕,家用电器、模糊控制和其他专业70%的学生,也提前定下了就业意向协议,这是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品牌专业的结果。 

  学院认为,提高教学质量、争取业内最好水平是提升专业品牌的基础。为此,学校采用“引进、培养、提高”的方针,近三年来为重点专业引进博士37人,并投资165万元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使这些专业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70%以上。还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更新实验设备,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色谱实验室、模糊控制中心、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用现代化手段为品牌专业搭建信息化平台,是学院另一特色。1998年就建成教学区校园网络,次年接通中国教育与科研网,2002年建成学生公寓宽带网,目前已形成以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中心。实力造就了该校工业艺术设计、电化学成为全国最强专业,电机与电器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创新人才来自创新教育 

  “安奈特公司热烈祝贺轻院校园网络建成”,采访中,校园里这条标语引出多家名牌公司与郑州轻工业学院全面合作的话题。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理论知识教育与科研为一体,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知识传授与才能培养为一体,是轻院近年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为此,学校除了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支持课外科技活动,还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河南省政府在校内设立生物工程中心,摩托罗拉单片机教育培训中心、新飞集团电机实验室……许多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在现代化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现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的“无缝对接”。学生中也有充分条件成立工业艺术设计协会、家电协会、管理协会等社团,从大二就参与科研和动手实践。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7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0项,鉴定科研成果120多项。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