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信息    
【实践简报一百二十七】古物映史,文物传情
发布部门: 团委   发布时间: 2024-07-28   浏览次数: 108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4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一百二十七)

古物映史,文物传情

——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时代星火”红色宣讲小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为大力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讲好文化故事,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时代星火”红色宣讲小队于7月回到各自家乡,深入家乡博物馆,寻找文物中的民族精神,开展了以“中华文物我推荐”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游览河南博物馆,感悟民族精神

志愿者们首先走进了位于河南博物馆的红色文化陈列展,共同感受近代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抗战精神。志愿者们以时间为线索,追忆了近现代河南艰苦奋战、不断奋进的历史画卷,深入学习了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内涵,深刻感悟到了河南人民救亡图存、建设河南的伟大,进一步领悟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守卫疆土的精神。

参观邵阳博物馆,回顾宝庆府荣光

千年宝庆府,铜制前膛炮。宣讲小队成员刘娜回到家乡湖南邵阳,在邵阳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馆中邂逅该馆首件国家一级文物——宝庆铜炮,透过这一尊宝庆铜炮,将视角转向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9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20万人马攻打宝庆,围攻三月,最终在宝庆湘军的众多先进火器的火力压制下铩羽而归,此战过后,民间便流传起了铁打的宝庆这一著称。这尊铜制前膛炮就建造于大战后的一年,以用于宝庆府加强城防。透过这尊宝庆铜炮,可以感受到将士们在面对太平军的多次进攻时,表现出了决不屈服的勇气,即使屡次失败也依然坚持战斗。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还展现出革命志士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赤诚和对生命演绎的悲壮。

游历南阳博物馆,感发精湛铸剑技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器是开拓疆土保家卫国的利器,最先进的技术往往用于制作兵器。宣讲小队成员徐钰博来到南阳博物馆,透过博物展柜,感悟青铜兵器在历史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双箍厚格铜剑以极其精美的制作和独特的设计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实战效用。双箍厚格铜剑的剑柄上有两圈骨节剑身,与剑柄交接处具有较宽的格,是用于手持和保护手部的结构,这样的设计使得握持更加牢固,进一步增强了在战斗中的潜在稳定性和操控性,这对于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具有巨大作用,同时双箍厚格铜剑作为一种高等级的武器,其拥有者往往是楚国的贵族或高级将领,在战争中这些持有双箍厚格铜剑的贵族和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楚国军事指挥体系中的关键人物。总之,双箍厚格铜剑在保家卫国和开拓疆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军事装备的实战能力,也成为了国家实力和技术进步的标志,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云游三元里纪念馆,体悟伟大民族精神

为了从文物的历史背景中感悟民族精神,探索文物的历史价值,挖掘其背后蕴含的重要精神内涵,宣讲小队队员郑玄徽来到家乡广州三元里纪念馆,与鸦片战争时期的广州城防大炮相遇。展示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故事和纪念馆广场上的广州城防大炮,铸造于清道光22年,因具有口径大、管壁厚、伸管长和瞄准调整角度较传统铁炮有很大改进等优点,其成为清朝水师装备军队的主要重型火炮。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时期,驻守军民用此炮英勇抗击,无数民族英雄前仆后继殊死抵抗,写下了中国军民捍卫疆土,奋起反抗,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如今,我们再次看着这门大炮,仿佛看见了当年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誓死守卫疆土的壮烈场面,这门大炮同样也承载着中华民族英勇抵抗外敌的光荣历史记忆,给予我们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不息源泉。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以民族精神为核心,深入博物馆,挖掘文物的历史精神内涵,通过研究和品味这些兵器文物,志愿者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兵器文物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抗敌精神,感悟到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守卫疆土的坚定意志和豪情壮志。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掘文物内涵,激励广大青年共同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繁荣作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