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二十二)
循黄河文脉探源前行,以青春担当续写华章
——记国际教育学院“黄河青禾”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黄河青禾”志愿服务队于2025 年暑期开展了以 “溯黄河流域文明印记,以青春之力续黄河新篇”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科普宣传等形式,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探访治黄工程,传承精神血脉
在毛庵控导工程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带领队员们实地察看工程全貌,详细介绍了这一水利设施的建设背景与核心作用。毛庵控导工程作为黄河沿岸重要的防洪护滩工程,通过科学布局的导流结构,守护着沿岸滩区的安全与稳定。管理人员结合工程运行实例,讲解了不同水情下工程如何发挥调控作用,让队员们对黄河治理有了直观感受。实地参观后,志愿队队员们围绕毛庵控导工程的细节展开提问。“工程在日常维护中面临哪些挑战?”“随着黄河水情变化,工程是否会进行相应调整?” 面对这些问题,管理人员逐一耐心解答,分享了工程维护中的技术要点与应对水情变化的经验做法。通过这场深入的问答交流,队员们不仅丰富了水利工程知识,更从治黄工作者的讲述中感受到了代代相传的治黄精神与科学态度。

化身护河使者,传播护河理念
志愿队员们在熟悉毛庵控导工程相关知识后,主动化身讲解员,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工程的防洪原理、护滩作用,结合所见所闻分享黄河治理的重要意义,引导游客认识保护黄河生态与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游客在队员们的讲解下,对毛庵控导工程的功能价值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纷纷为同学们的志愿行动点赞。

触摸千年文脉,坚定守护初心
实践活动后期,志愿队员走进黄河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系统地展现了黄河流域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与治黄历程。从古代的治水工具到现代的水利技术,从黄河文化的孕育发展到流域生态的保护成果,队员们在参观中探寻黄河文脉,深刻感悟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家不时驻足讨论,将实践所见与历史文化相联系,更坚定了传承黄河文明、守护母亲河的信念。

此次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黄河青禾”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对黄河的守护与热爱。队员们表示,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继续传承黄河文化,投身生态保护,用青春担当为黄河流域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