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我校2026年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发布部门: 综合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25-10-10   浏览次数: 14

各教学单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不断激发我校课堂教学创新活力,做好第河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选拔推荐工作,我校将举办2026年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标

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以一流教学打造一流课程,助力“四新”建设。

二、参赛教师要求

教师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无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无政治、学习、科研和生活等违法违规违纪情况;近5学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2. 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须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3. 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应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4.每名教师或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小组的比赛。

5.中原英才计划获得者,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以个人身份或团队主讲教师身份参赛的,不受学校申报名额限制,可直接推荐参加校赛和省赛。

6.已获得往届大赛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2025年度大赛国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三、名额及分组

校赛在学院初赛基础上,实行限额申报,各教学单位要按限额择优推荐(附件1)。各教学单位推荐参加校级复赛的主讲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本单位总推荐名额的1/3

大赛设有新工科组、新农科组、新文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和产教融合组6个大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报名时请务必确定组别。

四、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20分)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3。

2.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40分)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实录视频要求见附件4。

3.教学设计创新汇报(40分)

主要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及提问交流。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五、赛程安排

比赛分为学院初赛、校级复赛、校级决赛三个阶段。学校将依据校级复赛与决赛成绩,择优推荐参加省赛。

(一)学院初赛20251215日前)

各学院自主组织本教学单位比赛,每个专业不少于2人参加学院初赛在学院比赛过程中,建议邀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以上主讲教师指导及评审,评审时专家组成员不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3人。

(二)校级复赛2026年125日前

校级复赛阶段采取网络评审方式进行,评审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创新成果报告,满分60分。约校级复赛成绩前50%的参赛者进入校级决赛,晋级名单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确定。

(三)校级决赛2026年331日前

校级决赛阶段采取现场评审方式进行,评审内容主要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及提问交流。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满分40分。汇报时间另行通知。

六、材料报送

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组织完成学院初赛,并于20251215日前将推荐人员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和汇总表等相关电子材料报送到科学校区办公楼216。


附件.rar



教务处(课程中心)

2025年10月10日




图说轻工大

热点新闻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