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期(全文下载见附件)
发布部门: 学报   发布时间: 2015-02-12   浏览次数: 395

·食品科学与工程·

海藻酸钠可食性膜对酱卤鸡腿的保鲜效果 ……………………………………白艳红,吴晓丽,张相生,等(1)

摘要:以抑菌率、失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海藻酸钠可食性膜,并在 15~20℃贮藏条件下对涂膜处理的酱卤鸡腿菌落总数、失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食性膜最优配比为海藻酸钠20g/L,氯化钙 30g/L,甘油 30g/L,涂膜处理对酱卤鸡腿的贮藏保鲜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失水率,延长货架期.

复合添加剂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申瑞玲,许辉,李林(6)

摘要:以面包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葡萄糖氧化酶、真菌 α-淀粉酶、脂肪酶、单硬脂酸甘油酯4种添加剂于面包配方中,用直接发酵法制作面包,研究不同的添加剂配比及含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同时利用质构仪对面包芯硬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kg面包粉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 30mg,真菌 α-淀粉酶 2mg,脂肪酶 40mg,单硬脂酸甘油酯 1.5g时,面包的烘焙品质得分最高,口感最好.

黑小麦面粉戊聚糖的制备与理化性质分析 ……………………………………崔璨,仪鑫,孙元琳(10)

摘要:以黑小麦面粉为原料,分别采用水和 Ba(OH)2溶液作为介质,提取黑小麦面粉中的水溶性戊聚糖(WEAX)和碱溶性戊聚糖(WUAX),运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对黑小麦面粉戊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EAX的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Ara)和木糖(Xyl),并含有少量半乳糖(Gal),摩尔比 Ara:Xyl:Gal=5.74:11.64:1,其取代度 A/X为 0.49,相对分子质量 Mw为 7.73×105;WUAX的单糖组成主要为 Ara和 Xyl,摩尔比 Ara:Xyl=1:1.74,其A/X为0.57,Mw为 6.56×104,表明 WEAX的分支程度低于 WUAX,但其 Mw高于 WUAX;红外光谱表明两种戊聚糖均存在糖类的特征吸收峰.

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紫色谷薯糊工艺及配方研究 ……………………………………孔欣欣,游新侠,张娜(14)

摘要:以大米、紫米、紫薯、山药为主要原料,研究一种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紫色谷薯糊,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其主要工艺参数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山药先微波后化学护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输出功率 1200W,时间 60s,护色液配方为维生素 C0.5%,氯化钠 1.0%,柠檬酸0.6%,护色时间 5min;紫米、紫薯最佳熟化工艺:紫米常压水煮 20min,紫薯于 100℃汽蒸10min.紫色谷薯糊的主要配方:大米、紫米、山药生料质量比为 52.以原料湿基质量总和 100计,紫薯、牛奶、蔗糖、食盐的添加量分别为 30%,30%,6%,0.2%,DHA藻油添加量为 2.0mg/g.制成品适合 8个月以上的婴幼儿食用.

·烟草科学与工程·

烟草薄片中添加烟草花蕾挥发油对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农李政,孙斯文,肖源,等(19)

摘要:通过 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烟草花蕾中的挥发油,研究了花蕾挥发油不同添加比例对烟草薄片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鉴定可知,添加花蕾挥发油比例为 0.1%,0.2%,0.4%的薄片叶组卷烟所产生的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分别为 74种、73种、88种.三种添加量的新增物质种类分别为 38种、39种、52种,与空白样对比,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对卷烟烟气化学成分分析后发现,花蕾挥发油添加比例并非与烟草吃味呈正相关性.

复合型保润剂对膨胀烟丝感官品质和保润性能的影响…………………………………鹿洪亮,曾世通,洪祖灿,等(24)

摘要:通过 CO2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烟草花蕾中的挥发油,研究了花蕾挥发油不同添加比例对烟草薄片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鉴定可知,添加花蕾挥发油比例为 0.1%,0.2%,0.4%的薄片叶组卷烟所产生的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分别为 74种、73种、88种.三种添加量的新增物质种类分别为 38种、39种、52种,与空白样对比,烟气粒相物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对卷烟烟气化学成分分析后发现,花蕾挥发油添加比例并非与烟草吃味呈正相关性.

枇杷叶浸膏的热裂解行为研究…………………………………戴建国,李永杰,张鹏,等(30)

摘要:采用热裂解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枇杷叶浸膏在不同裂解氛围(N和含 10%O的N)和不同温度(300℃,600℃和 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将裂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用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作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叶浸膏无氧裂解产物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等,而有氧裂解产物主要为羧酸类、酮类和酚类等;这些裂解产物可以产生草香、辛香、烘烤香、焦糖香、坚果香、甜香、花香等韵调,添加至卷烟中可以丰富卷烟香气;有氧条件下枇杷叶浸膏的裂解产物多于无氧条件,高温下氧气的引入加剧了枇杷叶浸膏的裂解反应;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复杂,苯系物和稠环芳烃类有害物质增加.

·软件理论与技术·

个性化网络地图自主标注系统研究 …………………………………张素智,王威,孙嘉彬(36)

摘要:针对目前网络地图的标注更新慢、标注不全、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网络地图自主标注系统.该系统根据用户信息生成(UGC)思想,采用 Web2.0和 AJAX技术,将自主标注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建立关联,允许用户参与地图自主标注,方便用户以地图为载体对城市生活信息进行发布、查询、浏览等.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访问效率,增强了网络地图的可移植性,改善了用户体验.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在制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罗国富,杨文超,王凯歌(40)

摘要:针对制造物联环境下车间层生产数据有余、有用信息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RFID的在制品管理系统(WMS).该系统通过对车间层次的划分和 RFID的绑定规则的定义来构建车间层 SOs事件的模型,并且用 XML语言对车间 SOs事件进行语义封装以便于车间层的实时信息采集和集成.实例验证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可视化界面友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库存.

SSI集成框架技术与应用……………………………………邓璐娟,张圆方,李金萌,等(46)

摘要:针对基于 Web的三层结构应用软件存在表示逻辑和业务逻辑的强耦合而导致程序可维护性差的问题,研究了 J2EE开源框架 Struts,Spring,iBatis的无缝集成技术,所形成的 SSI集成框架可以使表示层、业务层、数据持久层分离开来,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实践证明,把 SSI集成框架技术应用于面向服务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设计,所实现的系统,性能优良,具有高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信息处理技术·

基于粗糙集的ID3决策树算法改进 ……………………………………朱付保,霍晓齐,徐显景(50)

摘要:针对 ID3等传统的决策树算法通常采用单个属性作为分枝判断依据,导致生成树的规模大、形成的规则较难理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多变量作为结点属性判断条件的算法.该算法利用粗糙集中属性依赖的特性,选择信息系统中条件属性相对决策属性的核属性作为多变量结点属性,使用相对泛化的概念辅助分枝过程,进而生成多变量决策树.通过实例分析与传统的 ID3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改进算法的高效性.

基于HEVC的三维视频编码关键技术述评 ……………………………………张秋闻,黄新彭,甘勇(55)

摘要:综述了基于高效率视频编码 HEVC(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标准的两种扩展,即 MV-HEVC(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basedmultiview)和 3D-HEVC(highefficiencyvideocodingbased3Dvideocoding)的工作原理及其编码工具,分析了3D-HEVC模型的特点、编码模块与方法,并将3D-HEVC与 MV-HEVC进行了性能对比.总结发现,由于3D-HEVC采用纹理视频加深度格式来合成虚拟视点,从而降低了大量的编码码率,可方便应用于3D电视、自由立体视点电视和3D数字电影等多种三维体验中.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发展,手持终端采用3D-HEVC支持多视点3D视频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无人机航拍图像配准算法研究………………………………………史俊莉(63)

摘要: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对尺度变化不明显的问题,在经典SIFT特征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S-SIFT特征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S层金字塔,达到降低多尺度空间和减少特征点数量的目的.在特征向量的匹配中,利用准欧氏距离替代常用欧氏距离,并通过极限几何约束,消除部分错误配准点对,进一步提高特征匹配效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和较少的匹配时间,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无人机航拍系统.

一种改进的植物叶片病斑区域边缘提取技术 ………………………………………夏永泉,曾莎,李耀斌(67)

摘要:针对传统 Canny算子边缘检测时容易丢失边缘细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植物叶片病斑区域边缘提取技术.运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病害图像进行二值化,添加对两个斜方向上梯度信息的提取,更加完整地保存了梯度信息,从而得到更完整的边缘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滤除图像中的噪声,检测到细节梯度,去除伪边缘和噪声边缘,得到更加精确的病斑区域边缘.

·机电科学与工程·

TiAl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述评 ………………………………………樊江磊,田淑侠,王胜永(71)

摘要:金属间化合物 TiAl合金因具有密度低、高温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极具开发价值的新一代高温合金之一.考察 TiAl合金的发展历程、研发现状、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及组织控制技术,认为现有TiAl合金存在室温塑性低、高温强度不足、制备成本高等问题,指出通过多元合金化和凝固组织精确控制,是进一步提高 TiAl合金综合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 TiAl合金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基于ANSYS的二维发动机风扇盘结构应力分析方法研究……………………………………叶惠娟,黄致建(77)

摘要:为了提高发动机风扇盘二维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的精确度,选择典型的三辐板结构,利用 ANSYS12.0完成三辐板风扇盘三维结构的有限元建模.同时建立三辐板风扇盘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将非轴对称载荷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并求解了其径向应力、周向应力和等效应力,对比了传统的二维分析、非轴对称加载二维与三维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施加均布载荷的二维模型应力分布与三维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相差较远,施加非轴对称载荷的二维模型的应力分布与三维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较为接近.与只施加均布载荷的方法相比,本方法提高了发动机风扇盘二维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的准确性.

航空发动机双辐板涡轮盘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金琰,郝艳华,黄致建(81)

摘要:基于 ANSYS软件,研究了双辐板涡轮盘的温度场和应力场,通过划分各个区域的换热模型,较精确地计算了温度分布,再通过间接热 -结构耦合计算出双辐板涡轮盘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双辐板涡轮盘最大平均径向应力、最大平均周向应力、盘心平均周向应力分别为 702.35MPa,679.68MPa和 880.98MPa,不仅可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的安全系数,还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1070MPa,其结构完全满足了强度要求,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气系统与控制·

基于电极阵列优化的类真空静电吸附技术 ………………………………………过金超,楚东月,崔光照(85)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电极阵列优化的类真空静电吸附技术:基于库伦作用、J-R效应和静电吸附机理,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三极性电极吸附力输出模型,用于指导电极阵列的优化设计;采用电流变胶技术,设计不同吸槽深度和占空比的多组类真空静电吸盘,以进一步提升吸附力.将该类真空静电吸附技术应用于手持无线控制电控吸附攀爬机器人的设计,机器人的运行效果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基于网络预测的粮食颗粒输送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李阳,裴旭明,胡英杰(90)

摘要:针对粮食颗粒管道气力输送系统中风速、压损、料气比等参数之间存在复杂非线性关系,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以实现闭环控制的问题,以 CXLD50吸压混合输送移动式吸粮机为研究平台,设计了用 BP神经网络的物料流量预测为反馈环节的模糊控制系统:使用神经网络工具建立物料流量预测模型,以快速方便地进行两相流流量在线测量;模型输出的预测流量与期望流量进行比较后,输入到模糊控制器进行判断推理并输出.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响应迅速,可在 50s内达到理想输出;抗干扰能力强,其误差量稳定在 ±0.5kg/s左右,有效改善了离线测量方法的信号反馈滞后现象,提高了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基于NicheStackTCP/IP协议栈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的 设计与实现………………………………………刘黎明,王用玺(95)

摘要:针对传统嵌入式以太网系统存在的数据传输速率低、硬件不能升级、实时性和通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内嵌有 NiosIICPU的 AlteraCyclone系列 FPGA的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针对以太网协议利用 QuartusII和 NiosIIIDE为开发工具,对硬件进行重新配置,以提高系统集成度;采用 SOPC技术构建了嵌入式网络硬件平台;基于 μC/OS-II实现了 NicheStackTCP/IP协议栈的移植及顶层应用程序的编写.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数据能够以 400Mb/s的速率正确收发,满足了以太网通信速率的要求,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

一种用于便携式12导数字化心电导联线的QRS波检测方法 ………………………………………郑晓婉,闫艳霞,苗维普,等(100)

摘要:针对便携式 12导数字化心电导联线不易识别心电信号 QRS波的问题,基于信号处理,利用小波函数良好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对时变信号分析的优越性,运用小波变换的奇异点与信号变化剧烈处间的联系理论,以软件方法实现了 QRS波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 QRS波、特别是 R波的检测,有较高的精确度.

基于核酸适体传感器检测…IgE研究进展 ………………………………………姜利英,周鹏磊,闫艳霞,等(104)

摘要:综述了利用电化学核酸适体传感器、光学核酸适体传感器和压电核酸适体传感器检测 IgE的原理、检测限及线性范围等的研究现状,认为将纳米技术运用到适体传感器检测 IgE,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5年第1期目录.pdf

2015年第1期内文.pdf

图说轻工大

热点新闻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