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市、地科委,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国科发奖字[1997]162号文件精神,将优秀科技著作纳入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的评奖范围。省科委制定了《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时规定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
(1998年7月21日河南省科委发布)
第一条 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评审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为加速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和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奖励在优秀科技著作的编著出版中,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将优秀科技著作(科技专著、科技教材、科普图书)纳入省科技进步奖的评奖范围。
第三条 本规定奖励的范围是:自然科学领域内个人或集体编著的公开出版、发行的优秀科技著作。
科技著作包括:
1.科技专著类;
2.科技教材类:
3.科普图书类:
科技著作的类别确定,主要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所属领域,以及图书的使用对象、范围等进行确定。
第四条 下列图书暂不列入科技著作的评奖范围:
(1)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集、各类汇编。
(2)社会科学范畴的图书。
(3)年鉴。
(4)以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科技著作。
(5)属于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夜大等方面的教材。
(6)译著。
(7)科技期刊。
(8)音像、电子出版物。
第五条 凡推荐省级奖励的科技著作应公开出版发行两年以上(含两年)。科技教材须经过两届以上(含两届)的学生使用。
第六条 科技著作在内容上必须有创新、有特色;文字准确,语言流畅,插图正确,图文配合恰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化要求。
第七条 科技著作在出版过程和图书成品质量方面(选题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刷、出版格式等)均达到国家《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的良好品要求。
第八条 本奖励要求按下列条件对科技著作进行综合评定:
(1)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人才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的作用。
(4)科技著作的编辑出版质量和发行数量。
第九条 科技专著、科技教材和科普图书,应分别具备以下评奖条件:
(一)科技专著类(包括学术专著、基础论著、技术著作和工具书)
1.学术专著是指作者总结自己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
学术专著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对国家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
2.基础论著是指作者汇集国内外某一学科领域的新成就,经过分析整理、撰写成的系统性的基础理论著作。
基础论著应有创见,有新体系、新观点或新方法,受到国内外公认和高度评价。
3.技术理论著作是指作者总结生产中的技术经验,撰写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理论性,以及实用价值较高的技术理论著作。
技术理论著作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阐述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突出的成效,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2)结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大量深入调查,收集丰富资料数据,总结为理论,对国家决策有重要意义。
4.工具书是指可供寻检、查阅的科技工具书,包括百科全书和手册,只限于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科技著作。
工具书应覆盖内容齐全完备;资料详实,释义、数据准确:采用新内容、新术语、新规范;词条精选,图表简明,文字精炼:便于检索查阅,并具备下列条件:
(1)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内,具有权威性。
(2)在科技资料积累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科技教材类(指大专院校使用的科技类教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已有的科学成就和资料或根据本人、单位科学研究成果,按照教学规律,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形成的教学材料,包括:基本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教材和实习指导书。
科技教材应具备下列条件:
1.总结和反映编著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教学适用性强,为多所学校选用,教学效果显著,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主要作用。
2.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新的突破,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有明显效果。
(三)科普图书类是指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普及读物。
科普图书应具备下列条件:
1.科学性强,内容真实、成熟、准确,阐述清晰,具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并具有相对的行进性。
2.思想性强,符合我国的宣传出版方针,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可读性强,说理通俗易懂,文笔生动流畅。
4.普及面广,有相当大的发行量,受到社会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第十条 科技著作奖励等级标准如下:
一等奖接近国际上同类著作的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图书质量标准的优质晶。对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人才或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用重大,并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等奖应是国内同类著作的领先水平,编辑出版质量应接近国家规定图书质标准的优质品。对推动科技进步、培养才或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用很大,并得比较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等奖应是国内同类著作的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图书质量标准的良好品。对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人才或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用明显,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十一条 科技著作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应是直接对优秀科技著作的形成和再版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员和单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作为科技著作的主要完成人(推荐和授奖时均应注明作者或编辑)和主要完成单位:
1.科技著作的作者:指个人或编著集体。
2.科技著作的编辑:指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
编辑应是策划选题内容,或对该著作的整体结构提出重大的合理的改进意见,或在创作思路上给作者以重大的启发,并在科技著作中署名。
3.科技著作的主要完成单位:指科技著作作者所在单位、参加编著的单位及相应的科技著作出版社。
第十二条 科技著作的主要完成人数和主要完成单位的限额等同于省科技进步奖相应的限额。作者、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应根据贡献大小进行排列。
第十三条 推荐科技著作应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1.专家评价意见(由推荐部门提供,包括对著作内容、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专家人数家人数不得少于5名)。
2.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指国内外重要书籍、报刊中引用、评价该著作的材料复印件及教学单位的应用证明材料,一般不得少于3篇(件))
科技专著:要求提供公开评价、引用证明或外单位的使用证明。
科技教材:要求提供除本校以外的教学单位使用教材(或作为教学参考书等使用)情况证明。
科普图书:要求提供公开发表的书评、读后感或提供相关技术应用部门的使用证明。
3.发行量、再版次数及译成其它语种的证明:指提供最新版本的科技著作样书。
4.图书成品质量证明:由新闻出版机构的图书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第十四条 本规定中未作规定的其它事宜,按照河南省科技进奖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
应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1.专家评价意见(包括对著作内容、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名)。
2.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指国内外重要书籍、报刊中引用、评价该著作的材料复印件及应用单位的应用证明材料,一般不得少于3篇(件))。
科技著作:要求提供公开评价、引用证明或外单位的使用证明。
科普图书:要求提供公开发表的书评、读后感或提供相关技术应用部门的使用证明。
3、发行量、再版次数及译成其它语种的证明:要求提供最新版本的科技著作样书。
4、图书成品质量证明:由新闻出版机构的图书管理部门出具证明。
5.其它:按推荐通知要求报送。
(表样附后。)
表1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审查意见表
审查人情况 | 姓 名 | | 性别 | | 专业专长 | |
年龄 | | 职称职务 | |
工作单位 | (公章) | 联系电话 | |
通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综合审查意见: (注:此表规格同推荐书。) 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
表2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应用证明
著作名称 | |
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注:此表规格同推荐书。) 应用单位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
表3 图书成品质量证明
著作名称 | | 出版年月 | |
出 版 社 | | 全书字数 | |
质量检查结果及结论(印制情况、审读字数、差错率、质量等级) (注:此表规格同推荐书。) 图书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