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质量、规格的总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学校决定启动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相关要求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确保各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的达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
围绕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定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制定要求
1.教学单位组织各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20年版)》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示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等内容,结合本学科专业特色,制定培养方案。
2.制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郑州轻工业大学关于制定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附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总学分、总学时,每学期周学时不超过30学时。
3.各专业需要制定并提交的是指导意见工作指南中的《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自主发展课程平台》(附表4)、《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附表6)(含其中的专业培养方案进程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课程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
4.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进程表、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课程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均提供有模板,参见指导意见中的工作指南。各专业要在模板上填写,不要改变文字和表格的格式及所带公式。
①各专业应当明确列出3-5个具体的本专业预期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具体的培养目标。
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必须有若干条明确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对培养目标有明确支撑。构建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③培养方案中开设的课程应当与毕业要求相互对应,构建对应关系矩阵(样表见指导意见工作指南中的附表9,表中“H”表示关联度最高,“M”表示关联度中等,“L”表示关联度较低。工程认证专业须用权重表示关联程度)。每一项毕业要求需要有2-4门课程强支撑。
5.大类招生专业第一年课程应当相同,从第二学年开始专业培养阶段。
6.专业代码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20年版)》。课程结构比例表要按各专业培养方案进程表里的实际数据填写,各项比例要求与指导意见工作指南中的《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平台设置及要求》(附表1)一致或相近。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根据培养方案进程表实际数据填写。
7.对于培养方案进程表,在对应课程平台里填写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理论、实验、上机、课外学时数,对应学期的周学时数,选择是不是考试课,开课单位。集中实践环节要在对应学期填写周数。其他不用填写,由表格自动计算。表格所留行数不够可以增加。
8.人文社科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课程编号由学校在后期统一编入。其他平台课程的编号,如果课程的学时、学分、开出单位、课程性质等信息和2017版内容相同,沿用2017版培养方案的编码,如果不同,则需要根据指导意见工作指南中的《郑州轻工业大学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课程编号办法》(附表5)重新进行编码。
9.遵循按学科归口原则确定开课单位。人文社科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课程的开课单位全部由学校确定。对于开课单位不明确的课程,由专业所在学院提出意见,学校决定开课单位。
10.根据我校师资情况,原则上,下述课程开设学期(暂定)要求如下:
课程 | 开课单位 | 开设学期 | 开设学院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第三学期 | 机电、艺设、计算机、经管、外语、国教、建工 |
第四学期 | 电气、食工、化工、物理、数学、政法、软件、体育、能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三学期 | 电气、食工、化工、物理、数学、政法、国教、体育、建工 |
第四学期 | 机电、艺设、计算机、经管、外语、软件、能动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学生处 | 第二学期 | 电气、机电、艺设、食工、化工、计算机、建工 |
第三学期 | 外语、数学、物理、国教、体育、经管、政法、软件、能动 |
11.其他非本单位承担的课程,开课学期要先与开课单位沟通后填写。
1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可到禹州校区进行。
四、时间进程
(一)学院研讨拟定
2020年3月12日前,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统一进行本学院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提交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到教学科。
(二)学院论证
2020年3月26日前,各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包括至少1位业界人士、1位校外同行)和学生代表对培养方案开展论证。
(三)学校论证
2021年4月9日前,学校抽查专业参加校内论证,被抽查专业进行答辩,依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
2021年4月23日前,学校抽查专业参加校外论证,被抽查专业依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
2021年4月30日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四)印发实施
2021年5月7日前,印发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五)教学大纲修订
2021年7月30日前,完成2021版教学大纲修订、论证、审定工作。
五、其他要求
请各单位于2021年3月26日17:00前,将教学负责人签字、学院盖章后的专业培养方案(附表6)和自主发展课程平台(附表4)pdf版和电子文档发送到jxknew@zzuli.edu.cn。
联系人:余丽萍,电话:86608239。
附件:关于制定202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ip
教务处
2021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