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张雪琴老师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把思政课讲得“有知有味”》的文章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17-09-12   浏览次数: 792

把思政课讲得“有知有味”

张雪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2日   05 版)

  作为一名有9年教龄、3年基层行政工作经历的专职思政课教师,站上讲台面对学生,仍会因责任而感到紧张。又到开学季,如何为大学生上好第一堂思政课,是我整个假期都在思索的问题。

  老师把思政课讲得“有知有味”,学生才会有更多收获。这其中,“知”是思政课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思想上的健康食材,“味”指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吸引学生吸收营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立足教学岗位潜心钻研、增强实效,思政课也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为托举个人梦想添一份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对于授课内容,教师自己应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若知识储备不够,教学必捉襟见肘,无法游刃有余。为上好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会查阅大量图书音像资料,到马列原著中找寻理论之根,到现实问题中对接社会关切,到名校名师慕课中聆听体味……把理论讲出时代感,将学生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成他们乐于接受的“小表达”,课堂效果才能出彩。

  思政课教师大多有过“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浑然不觉”的体验,这往往与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有关。一堂立体丰满的思政课应该像精心设计的旅途,步移景换,处处惊喜。我常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十分钟辩论、随堂调查等设计在一堂课中,要求自己既当演员又当导演,既当主角又当配角,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有学生留言:“老师套路太深,上课无法分心。”此外,我还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比如,利用优质慕课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建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加强互动,等等。

  今年是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感染力、亲和力、针对性、获得感,堪称提高思政课质量的努力方向。也应看到,现实中,由于受学时、经费等限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拓展实践教学是必要延伸。只要主动作为、敢于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组建理论社团、参加公益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都可以纳入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深感任重道远。不断丰富学识素养、全面提升教学技能、矢志增强人格魅力,是思政课教师必须久久为功的必修课。传递理想信仰、播撒理性力量,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驿站,既是时代赋予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一直以来奋力追寻的梦想。沐浴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风,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就一定能书写思政课的精彩篇章,去点燃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梦想。

  (作者为郑州轻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