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十四)
——记博爱竹文化与竹编工艺调研小分队
随着科技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走向低谷。竹文化与竹编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被国家文物保护部门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为加强对竹文化与竹编工艺宣传力度,我校艺术设计学院特组织竹文化与竹编工艺调研小分队赶赴焦作市博爱县进行调查走访。
7月8日,小分队在艺术设计学院分团委书记董志国、环艺系老师陈虎和11级辅导员李景元老师带领下,于上午10点到达焦作市博爱县。
下午,在李景元老师带领下,小分队一行来到“太行博竹苑”。这是一处以田园竹林为主题的新型生态旅游区,生长有百余种竹子。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这些竹子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很多竹子竹叶已经枯黄,却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护养、管理,整个景区处于几乎荒废状态。
随后,队员们又前往磨头镇走访懂得竹编工艺的老人。经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一位叫王海的老人。老人说,他很小时候就跟着父辈们学习竹编工艺,还创作一本作品集。老人当即把自己的作品集拿给队员们看。作品集中竹编工艺品做工精良,使队员们深深体会到老人对竹编工艺的热爱。最后老人给队员们展示两本自己已珍藏三十多年的蜡印册子,册子上全是当时能工巧匠绘制的各种竹工艺品的三视图和尺寸图。
9日早晨,小分队向县里老人们寻求其他技艺精湛的竹编艺人,在一位老人指引下,小分队一行在10点左右顺利抵达老人介绍的竹器制作厂。队员们与厂长及部分工人简单交流,当谈到竹器厂利润时厂长频频摇头,他告诉队员们说,该工厂所需原材料并非产自当地,而需要从外地购买,这无疑提高了成本。一位负责竹椅底座安装工作的老工人告诉我们,他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一天最多能安装10个竹椅底座,每安装一个底座可得四元工资,如此计算,老工人的月薪仅有1200元左右。
10日上午9点左右,小分队来到竹扇文化继承人、第六届中国竹业博览会金奖得主刘栋梁先生住所,受到刘先生的热情招待。董志国书记向刘先生赠送艺术设计学院自主创办的《创艺》杂志及部分毕业生作品,刘先生欣然接受。刘先生向小分队成员讲述竹扇厂相关事情,在谈到当地竹扇文化发展前景时,刘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坚定告诉队员们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经过3天调查走访,队员们虽未亲眼见到民间竹编工艺制作全过程,但是深刻认识到我国竹文化现状,对弘扬竹文化和继承竹编工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理解。小分队成员纷纷表示要积极宣传竹文化,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