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忙实践 工农协调谋发展 ――我校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调查实践小分队活动剪影
农业直补资金的发放曾在农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出台再一次引起了我们对“三农”问题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我校组织了机电学院农业机械化调查实践小分队,赴安阳市汤阴县结合“三农”问题调查农业机械化程度,取得了丰硕成果。
小分队一行于7月5日在机电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吉彬、分团委宋德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汤阴县考察实践,在汤阴将近五天的时间里,小分队分别进行了工业、农业等方面的考察调研活动。
到达汤阴县后,小分队首先走访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木糖生产企业――汤阴县豫鑫有限责任公司。队员们在厂里特派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木糖生产流水线,并结合专业知识,详细了解了水解锅、阳离子交换器等生产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木糖厂的生产和销售等情况。队员们对他们为农民增收所作的努力表示敬佩,并希望他们继续拓宽与农民的合作途径,为解决当地“三农”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次日,小分队一行考察了中国面业龙头企业――华龙集团甲家面粉生产基地。队员们深入车间参观了全自动化的制粉过程,同时了解到经过复杂的制粉过程生产出来的面粉还要经过先进的检验设备和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的检验,从而确保了面粉品质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一位队员参观了面粉厂严格而复杂的生产工艺之后感触颇深地在日记本上写到:精品是严格控制、认真负责的结果,做人也要踏踏实实。高质量的产品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辛苦付出,人的成功不可一蹴而就……。随后,小分队又来到引进德国全套生产设备的永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有“中国锅王”之称的汤阴营养炊具有限公司以及汤阴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小分队一行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众厂家的一致信任和首肯,他们表示愿意与我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希望队员们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提出良好建议。
7月9日,小分队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村机械化程度和“三农”问题状况。在与汤阴县农机局领导座谈时,队员们了解到:汤阴县自1993年起,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拥有的机械数量迅速增加。他们在各种农机具自用的同时,还走出一条跨区作业之路,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县增收3000余万元。 但是汤阴县农机具还存在诸如易出故障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队员们介绍了一些常用农机具的保养和维修知识,并希望通过和汤阴县农机部门更广泛的合作,在农具的使用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10日,小分队走访了汤阴县两个特色农业乡镇。在韩庄乡食用菌生产基地队员们了解到:1999年至今,该乡本着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的生产。该乡菌协会现有各类公司43家,年生产各类食用菌共计2200万袋,销售值达1.1亿元,纯收入1600万元。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全乡人均增收400余元。在与该乡蔬菜办公室领导召开的座谈会上,我校师生针对该乡金针菇的生产和未来发展问题,提出了生产规范化、包装系列化、产品名牌化战略,同时建议他们注册商标,主动把产品推向市场,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汤阴县菜元镇棉花产业化生产基地实践考察时队员们了解到:该镇以轧花厂为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棉花定单种植。目前全镇已落实植棉面积25120亩,预计全镇将实现棉花产值3500余万元,人均棉花收入700余元。但是该镇的棉花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该镇的棉花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难以形成规模,另外棉花种植单一,土地有效利用率低,品质不太好,而且棉农太多依赖公司定单,不主动开拓市场。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建议他们开展联合种植,实行产业化经营,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还应该引进优良品种,实行间作套种,并利用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主动开拓更广阔的销售市场。由于很多农户都是直接与公司厂家合作,队员们还建议他们和厂家协商,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培训指导,讲授一些棉花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棉花品质和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队员们的建议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重视,一位老伯竖起大拇指夸赞说:“到底是大学生呀,说起话来就是不一样,俺种了一辈子地,还不知道这里头还有那么多学问,俺回去就跟人商量商量。”
实践活动结束了,在回程的汽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的田野,队员们却久久不能平静,毕竟一路走来,有了太多的收获。他们高举“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旗,来到企业工厂,深入田间地头,在与工人、农民的交流中,既看到了农村工农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就,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第二课堂,提高了自身素质,并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青年志愿者所肩负的责任,从而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