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农村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
――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小分队”纪实
7月5日上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刚刚落幕,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小分队”经过简短的出行动员后,就在队长呼玉伟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为期四天的农村挂职社会实践活动。
下午,小分队一行5人抵达了新密市大隗镇双楼村。他们首先来到村委会,同村主任进行了亲切交谈,认真了解了本村的基本状况和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当天下午,队员们参加了双楼村村委会扩大会议,听取村委会李主任关于双楼村近十年的经济发展报告。经村委会研究,我校大学生服务队成员分别挂职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次日,同学们在村口设立咨询台,就现阶段国家的大政方针耐心地给老乡们做了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行动,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意义等。老乡们反映积极,对于队员们的宣讲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也乐于向队员们反映情况,向大家提出建议。
7日上午,队员们走访了村里面的一些养殖场,并且同养殖场的技术人员讨论了一些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目前养殖场的发展状况。当了解到今年生猪产销波动大,当地养殖户掌握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导致经济损失后,小分队成员立即就市场预测信息不及时等问题制定出了关于双楼村生猪产销预警机制和双楼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向村委会提交了相关建议。
下午,他们还深入农田,亲身体验了田间劳作,并且询问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状况。由于今年降水比较频繁,很多村民种植的蔬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病虫害,队员们利用通讯工具咨询了有关方面的农业专家,为农田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服务。
7月8日上午,大家对这两天来的挂职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工作汇报,针对本村留守儿童的安置问题,提出了党员干部与留守儿童结对 “一帮一”的模式,并且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当地群众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效的改善了农村落后的现状,队员们都感觉到了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作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工程的一部分,同学们切身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苦,了解了当代农村的基本建设、经济发展状况,激发了同学们投身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为当代大学生今后的择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赴“蒜”村 感新风
――记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社会实践小分队
7月6日,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9人,奔赴开封市杞县阳��镇蒲庄村,开始了新农村考察的暑期实践。
到达蒲庄村后,队员们稍作调整就深入到村里调查走访,了解情况。大家走访了部分农户,参观了阳��镇第二中学,并通过党支部书记的介绍较全面的了解了村里的情况。
走在村里,一座座二层小楼映入眼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乡村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时下正值大蒜收购的季节,杞县是全国有名的大蒜县,蒲庄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就是大蒜,看着包装待运的大蒜,村民们的脸上都写满了笑容,洋溢着喜悦。这里的大蒜是绿色无公害食品,广销国内外,从包装袋上中英文的介绍就足以看出这里大蒜的“国际销路”。自从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收入显著增加,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提出后,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教育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家用电器也越来越齐全,冰箱、空调等原来的“稀罕东西”也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整齐的楼房、富足的生活,是农民从原有的种植小麦到如今的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的思维转变的结果,而这转变与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从蒲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占军那里了解到,蒲庄村在经济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创建文明新村”活动,使乡风文明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现在村里的文化设施、村民文化活动也丰富了。谈到新农村建设时,赵书记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发展生产,而要发展生产,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通过项目建设和市场开拓,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在干事创业中改变观念。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来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格局,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或经营公司,统一生产,统一销售”。
通过几天的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民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村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农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