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少年”有关的日子
――记法政系城市社区青少年状况调查小分队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
为掌握当前二七区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二七区青少年做样本分析和理论研究,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其对网络及青少年犯罪的认识,为全面开展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试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由李微老师带队,法政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组成的城市社区青少年状况调查小分队深入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路亚星盛世家园社区展开了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社会调查。
调查在法政系系领导、分团委张宏英老师和共青团郑州市二七区委员会王书记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亚星社区青少年逐一入户进行访谈,并对有问题倾向的青少年重点记录做个案追踪。
7月5日至7日,队员们通过查找有关青少年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搜集当前社会关注的青少年方面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以“关于二七区青少年状况的调查”为题的调查问卷。
7月8日,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亚星社区工作站,在工作站会议室召开了工作安排会议,社区领导认真听取了小分队的工作计划并表示为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次日,队员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查找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统计社区青少年的人员名单,以备调查所用。居民数量多、人员结构复杂,队员们花费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在四千多户居民中统计出符合调查要求的600多名青少年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工作结束时天已傍晚,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休息的地方,很累却充满着收获的满意心情。
接下来的五天,小分队分为四组进行入户调查。队员们由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到后来自己入户调查,逐渐熟悉了工作方法。每天的上午八点半到十二点半,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半为工作时间。气温很高,调查的对象也很分散,工作强度很大,大家坚持按照统计的名单逐一入户调查。高楼没有阻挡同学们工作的信心,繁重的工作没有改变同学们的认真态度。一次次失望,大家一次次坚持。每一次访问的成功都增加了大家的兴奋和希望,同学们用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调查中,倾听青少年的心声,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服务调查对象。不被理解时同学们认真查找原因改进工作方法,不怕苦、不怕累,队员们坚持不懈的身影走遍了社区每一户青少年的家庭。十天的调查,十天的奔波,详实的调查资料是对辛苦的最好回报。
调查,使大家在奔波中成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专业思考,专业特色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同学们对社会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认识到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个暑假,他们因“青少年”而成长。
千里支教路 浓浓师生情
�D�D记软件学院义务支教小分队
义务支教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项目,它不仅要求志愿者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而且要对偏远及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有一份诚挚的爱心和责任心。本着“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软件学院精心组建了暑期义务支教小分队,于7月15日奔赴安阳市安阳县吕村镇冯庄村,开始了为期11天的义务支教活动。
小分队于15日晚到达目的地,在当地一处空闲农舍落脚,并购买了生活必需品,自主解决吃饭问题。第二天上午,冯庄村小学校长专程看望了队员们。队员们保证一定务实工作,用最短的时间教会小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他们就开展教学工作的细节与校长进行了沟通、交流。
做好充分准备之后,队员们于17日走进课堂。首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歌曲比拼,很好的消除了彼此间的拘谨。语文课是许欢同学负责的,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故事引入课文,然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小朋友在掌握字词的同时也明白了故事中揭示的道理。为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刻意强调了课堂互动,鼓励大家大胆发言。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睡觉走神的现象基本消失。一位旁听的老师课后感慨道:“从没有见这群孩子这么认真听讲过!”这次小的成功大大激励了小队成员。
以后的几天里,队员们对于授课越来越拿手。课堂上高举的小手、操场上矫健的身影、音乐课上稚气的歌声、实验时好奇的眼神,都昭示了一次成功的支教活动。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小分队实行队员负责制,把小学生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让家长放心。
小分队的另一项任务是社会调研。课余时间,队员们分别对学生、教师及家长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并重点走访了部分困难家庭。对于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小分队写出了初步的调查报告以及建议书,将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向相关部门汇报工作成果并提交初步发展建议。
支教活动将持续到25日。目前小分队考虑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尽可能建立新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将支教、社会调查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回校后,队员们将使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完成规范的调查报告,并且从宏观角度提出对发展落后地区教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