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纸传递青春意 一笔书写实践歌
――记《轻院青年》编辑部暑期实践通讯报道小分队
7月5日上午的图书馆广场红旗招展,我校200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隆重举行,40多支社会实践示范分队的代表们精神抖擞,集聚一堂。准备去各地做社会调查和义务支教的整装待发,要在学校做科研试验、创新实践的摩拳擦掌。与此同时,我校《轻院青年》编辑部暑期通讯报道小分队也开始了他们紧张忙碌的工作。
通讯报道的工作听上去非常的简单:收集学校其他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实践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做成简报,打印装订,然后发放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兄弟院校以及团中央等各级单位。在学校全部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工作结束后,帮助他们校对最后的总结报告,合成我校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成果集。
通讯报道小分队由团委老师带领,15名来自《轻院青年》编辑部的骨干共同组成。在这看似简单的通讯报道背后,是他们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在收集实践资料时,一些小分队队员因为时间紧张、写作能力不强的原因,发来的资料不详细,意思表达的不清楚。通讯员们一次次的跟他们打电话、发短信沟通,理解他们真实的意思,从中提炼出他们的活动内容和实践收获,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编写简报考验着大家的写作水平,由于简报在文体、语言、字数上有着特殊的要求,对于平时写惯了小说和散文的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通常一篇稿子由主要负责人写好后还要经过好几个人的多次检查,层层把关,字字斟酌,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每做一期简报,都是大家一次新的突破。简报定稿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队员们还要把定好的电子稿拿到打印室打印。由于机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纸张放置位置、排版等问题稍有不妥就会使简报整体美观大打折扣。电子稿要在打印室经过反复的磨合,最终达到完美的效果。
与其他社会实践小分队不同,通讯报道小分队不需要去各地进行实地调查,也不用在实验室研究大量复杂的数据,他们默默无闻的做着服务性工作,在幕后用纸跟笔向人们传达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的成果与风采。工作是枯燥的,因为简报没有太多的文学性,中规中矩的写作手法让人疲倦:工作是辛苦的,文字的繁琐让每个人绞尽脑汁,很多队员为了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而大费苦心,但无论怎样,在拿到刚印出来还微微发烫的简报时,所有的枯燥与辛苦都变成了跳动的喜悦。
三个多星期的暑期实践让每个队员受益匪浅。四十多个小分队简报的编写过程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敏感度不高,文字功底还有待加强;对人对事不够细致、耐心,缺少沟通技巧。躬身实践简报的“生产”流程,有助于他们熟悉《轻院青年》编辑工作的操作;集体生活,让队员之间又亲近了一层;共同协作,让这份感情弥足珍贵。有了这些日子的朝夕相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更加默契。
通讯报道小分队的队员们因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加入到这个集体,二十多天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对任何事情的兴趣都只是一个起点,只有在经过锻炼与磨砺后才能获得提高与升华。一种精神的培育,一种品德的养成,不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凤凰涅��,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执着追求心中的梦想,才能奏响嘹亮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