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十七)
发布部门: 团委   发布时间: 2010-07-26   浏览次数: 80


                            

                            

                            情献福利院 真爱接力传

                                                  ――外语系志愿者服务小分队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取”的志愿者服务精神,倡导大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我校外语系特成立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在辅导员许海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7月11日上午,小分队到达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开始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院领导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福利院,干净的道路、整洁的宿舍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院内依次建有老年人居住的“益寿组”,孤残儿童居住的“育童组”,智障人员居住的“颐养组”,以及一幢集生活起居、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五层综合服务大楼――“康馨居”。院领导告诉队员们:“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关注和参与社会福利工作,来福利院做义工的人越来越多,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7月12日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福利院,按原计划开始大扫除。清除污秽的死角,擦拭积尘的桌面,热闹轻松的劳动氛围顿时为安静祥和的福利院平添了几份生机与活力。看到福利院的老人们感激的眼神,队员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为了更好地履行志愿者的义务,进一步了解福利院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 13日上午,队员们开始以交流的形式更深入地了解福利院。交流中,一位与大家年龄相仿却又特殊的人物使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董楠,天生小儿脑瘫,双腿严重畸形,行动极不方便。14岁父母离异,后被送到社会福利院生活至今。董楠告诉队员们,他曾经绝望过、失落过,但福利院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开始,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积极生活、追逐梦想。他和队员们谈王菲、张学友,谈马克・ 吐温,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那爽朗的笑容感染了大家,那一瞬间没有了所谓的残疾、自卑和隔阂。尽管身有缺陷,但他不怨天尤人,以乐观的态度开辟自己人生的新天地。
    7月14日,队员们来到康馨居2楼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面对这群或聋哑、或有智力障碍但双眸明亮的儿童,队员们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只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虽然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但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他们亲如兄弟姐妹,彼此之间的关爱、温暖,呵护着他们成长、成才。
    虽然此次志愿行动结束了,但队员们相信整个社会的爱心行动仍在继续。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注,而且增强了大家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在社会福利事业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升华自己,使帮助别人成为一种习惯,让大家共携手,用实际行动传递真爱,将爱延续,让爱永存!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