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学院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三十三)
发布部门: 团委   发布时间: 2010-07-28   浏览次数: 110


                           

                           

                      校内实践长才干   科技创新展雄风

                                               -----记机电工程学院校内科技小分队

    科学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备战2011年“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提高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李安生老师和云康老师的带领下,“机电工程学院校内科技”小分队于7月12日正式开展了“校内科技实验之飞思卡尔杯”实践活动。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知识单一、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实践活动的展开显得尤为困难。尽管如此,队员们依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迎难而上。各小组成员认真分析了各自所分配的课题,相互交流讨论,制定出了统一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并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争取做到准确把握作品的设计理念。遇到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他们就到图书馆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对于不能独自解决的难题,队员们秉承“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积极地展开交流,各抒己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每一个创新理念付诸于实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队员们刻苦学习专门的电脑软件和编程设计,在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将这些技术难题一一攻克。
    经过前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准备,队员们共同努力终于制造出了一个作品雏形。接下来队员们便进入了实验的第二环节,开始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来对汽车模型进一步优化。队员们仔细地分析汽车模型可能发生问题的部位,然后针对模型前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仔细分析探讨,对出现问题的部件逐一调试、修正。有时,故障是由只有米粒大小的一个小小零件造成的,队员们往往需要仔细地反复检查,才会发现这些问题所在,而且拆卸组装如此小的一个零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对队员们的耐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科学创造是来不得半点儿马虎的,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并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尽管时值炎炎夏日,天气酷热,队员们汗流浃背,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却,队员们团结一心最终取得了该环节的胜利。
    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汽车模型并不是能够简单的平稳前进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它还必须能够按照预置的程序运行。队员们必须对它进行周密的结构分析、理论分析、材料受力分析及可操作性分析。对所遇到的研究难题,小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想法深入交流,对作品进行结构改进、程序更新,并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就各自的研究课题展开交流。队员们抓住在实验进程中迸发出的一些创新思想火花,积极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心得体会,极大地提高了小分队实验的工作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此次实践活动的一番洗礼,队员们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大型科技比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说轻工大

热点新闻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