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信息    
【实践简报八十三】青春逐浪黄河岸,接力守护母亲河
发布部门: 团委   发布时间: 2025-08-13   浏览次数: 10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八十三)

青春逐浪黄河岸,接力守护母亲河

——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文脉探寻与生态守护之旅

图为“河小轻”志愿服务队在黄河湿地公园的合影 高金鹏 供图

2025年7月5日清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河小轻”黄河青衿探源队的旗帜迎着朝阳升起,李林等10余名队员带着清洁工具、垃圾袋与学习手册,正式开启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征程。这支青年团队先后走进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博物馆和小浪底水库三大实践地点,以“探寻黄河文脉,守护生态环境”为行动主题,在环保实践中践行责任,在文化探寻中汲取力量,用青春行动为黄河保护与文脉传承注入活力。

黄河湿地公园:以双手净滩涂,用行动护湿地生态

图为队员们沿湿地栈道捡拾垃圾 高金鹏 供图

“这片芦苇丛里藏着不少塑料瓶,咱们仔细搜一遍!”7月5日清晨,黄河湿地公园的栈道上,队员们手持夹子和垃圾袋,开始了地毯式清理。湿地沿岸的塑料碎片、食品包装袋、废弃渔网等垃圾,被逐一收入袋中,原本散落杂物的滩涂渐渐恢复整洁。

“以前来游玩只觉得风景好,没想到岸边藏着这么多‘隐形污染’。”队员刘连洲一边将捡到的塑料瓶分类打包,一边感慨道。烈日下,队员们的手套被汗水浸湿,额头的汗珠滴落在栈道上,但没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从栈道延伸至浅滩,从草丛深入到石缝,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弯腰捡拾,有的负责分类收纳,有的则将装满的垃圾袋集中转运至垃圾站。

“这些年轻人真是办实事的!”路过的游客看到清理后的湿地,纷纷竖起大拇指。队员们用双手净化滩涂的行动,不仅改善了湿地环境,更带动了周边游客主动将垃圾带走,让“保护黄河生态”从口号变成了共同行动。

黄河博物馆:于展柜溯文脉,借遗存悟黄河文明

图为队员们在黄河流域图前学习 高金鹏 供图

7月8日,队员们走进黄河博物馆,在一件件文物前驻足沉思。展柜中,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纹路清晰,仿佛仍能看到先民们依河而居的生活场景;汉代的黄河治理工具锈迹斑斑,却诉说着古人“疏川导滞”的治水智慧;近代的治河文献泛黄易碎,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河的敬畏与守护。

在“黄河文明”展区,队员们围着一幅《黄河流域图》展开讨论,从上游的峡谷激流到下游的冲积平原,从古代的漕运枢纽到现代的生态保护区,黄河流域的地理变迁与文化脉络在眼前逐渐清晰。队员们一边听讲解,一边在学习手册上记录要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讲解员请教,原本安静的展厅里不时响起热烈的讨论声。

“原来黄河不只是一条河,更是一部流动的文明史。”队员乔澳雪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通过参观,大家不仅了解了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民俗文化,更深刻认识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护黄河,也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河小轻”黄河青衿探源队的队员们在湿地清理中践行了环保担当,在博物馆里触摸了黄河文脉,在水库边领悟了治理智慧。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守护母亲河,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让黄河文明的薪火在新时代代代相传。(通讯员 高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