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快递  电子信息学院    
美国德克萨斯科技大学高压实验室马艳章教授和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春晓教授到我校讲学
发布部门: 综合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3-06-24   浏览次数: 412

        

 

图(1)马艳章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图(2)高春晓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应我校技术物理系邀请,美国德克萨斯科技大学高压实验室马艳章教授和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春晓教授于620-6月23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并于6月21下午在图书馆第三会议室为我校相关专业师生做了题为“超高压强剪切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科学”和“高压下原位电学测量”的学术报告。

   马艳章教授详细介绍了超高压和强剪切作用下纳米材料、矿物等凝聚态物质的相结构和性质,高压下利用旋转压机实现强剪切作用对研究凝聚态物理的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高春晓教授详细介绍了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中实现电学原位测量技术,高压原位电性测量能够实现电导(电阻率)、介电响应、载流子浓度、磁阻等的测量,对高压下新材料的发现和物理性质的表征具有重要意义。我校技术物理系相关专业的师生聆听了两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并就报告内容与两位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访学期间,两位教授参观了我校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并就双方科研合作和长短期高压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附:马艳章和高春晓个人简介

    马艳章,男,博士,美国德克萨斯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艳章教授1995毕业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次年受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资助,师从毛河光院士。期间致力于将激光、同步辐射等尖端技术引进到超高压实验科学研究中,发现并表征了多项新型材料。特别是在将强剪切同超高压相结合后,发现了材料的许多奇异现象,从而为超高压科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方向。马艳章教授在超高压高温光谱,超高压强剪切的产生、测量与应用,超高压下电学测量等领域均有开创性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顶级刊物,其论文引用次数达到近千次。马艳章教授在“超高压激光加温拉曼”、“超高压强剪切材料的特征”、“材料合成新途径”等领域承担了一系列美国国家级科研项目,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基金额度已超两百万美元。其代表性工作发表在Nature 关于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的研究,引文近200次。

    高春晓男,博士,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1959年出生,1994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承担包括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下原位物理量测量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建立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实验方法,实现了基于金刚石对顶砧的高压下多物理量原位测量。目前主要从事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电输运性质、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方法研究。先后发表包括Appl Phys LettRev Sci InstrumJ Phys Chem CInorg Chem等在内的SCI论文百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