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5-08-23   浏览次数: 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培育优良学风,8月2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全体学生观看“‘逃课’这点心事儿”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紧扣“问题行为”展开师生对话,以《沉溺》、《迷茫》、《挣脱》三个情景剧,重现三个典型的“逃课”场景。余瑞玲老师从“时间拍卖”小游戏导入课堂,使学生在“时间商品”的选择中体验“逃课”行为背后所进行的复杂价值评估和心理博弈。通过三个典型的“逃课”场景进行三场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看到“逃课”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成长的迷茫、反抗、困难和探索,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觉察,勇敢面对,向阳成长。冯清老师讲述了“习得性无助”型“逃课”现象,并通过案例分析,阐释《迷茫》情景剧主人公的逃避行为是由于消极的挫折应对模式。莫华敏老师聚焦因目标缺失而“逃课”的现象,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阐明大学阶段的迷茫是自我探索的契机,并带领学生通过“生涯之树”练习,明晰理想和阶段性目标。孟凡锐老师通过介绍情景剧《挣脱》展现的亲子之间控制与反抗的内心角力,在启发式的分析与讨论中帮助大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体验,进而领悟到外在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生涯之树”练习等环节,揭秘“逃课”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