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五十七】探访美丽乡村,青春助力发展
发布部门: 团委   发布时间: 2025-08-03   浏览次数: 10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五十七)

探访美丽乡村,青春助力发展

——记新能源学院“探访美丽乡村 青春助力发展”社会实践小分队暑期实践活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发展当地特色,形成一幅幅绝美画卷。为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大学生学子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2025年暑假,郑州轻工业大学“探访美丽乡村,青春助力发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小队前往新乡市郭小庄村和杨堤村进行实地考察,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时代焕发的光彩。

庭院养鱼开启振兴篇章

实践小队率先来到新乡市郭小庄村,队员们漫步于鱼塘小桥上,桥下鲈鱼自由游弋,不时地还可听见池水流淌和鲈鱼跃起的声响。伴随着这份轻松愉悦的氛围,队员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座座“大圆桶”的周围,“大圆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时不时还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队员们怀揣着好奇心向其靠近,发现这个“大圆桶”里原来养着鲈鱼。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手深入桶中,刹那间,清凉的水触手可及,沁人心脾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全身。

当地养殖户耐心地解释道:“这个大圆筒可是个好东西,是一种新型养鱼池,我们将其摆放在自家小院或闲置宅基地上,不占地方,还可以养鱼创造收入,你们有机会可以来尝尝,我们的鱼没有土腥味,鲜美无比。”队员们又追问到养殖条件如何保证,村民拍着大圆桶,笑着说道:“我们各家的‘大圆桶’都配备了供氧系统和排水系统,有了这些设备,鱼儿在里面长得又快又好。”听完村民们的介绍,队员们不禁为这种养鱼模式赞叹不绝,并为当地村民点赞。

如今,郭小庄村已将“庭院养鱼”打造成特色产业,构建“养鱼、吃鱼、赏鱼”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创立“乡香鱼”专属特色品牌,村集体产值已超过千万。在全体村民的集体努力下,郭小庄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居住环境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同时“庭院养鱼”计划也产生了更多经济效益,带动了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真正实现了全村共同致富的美好愿景。

豫北民居绘就振兴画卷

随后,实践小队满怀憧憬地踏上了新乡市杨提村的土地。刚踏入村庄,一排排独具特色的民俗建筑引入眼帘,瞬间吸住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木质地门窗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实践小队怀揣着好奇心,缓缓行走在这些独特的建筑物之间,每一步都能看到杨堤村发展的过往。实践小队来到了“初心课堂”,在村支部党员的热情讲解下,队员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刚刚道路周围那些独特的建筑物,正是豫北特色民俗风格住居,而这,也正是杨提村的一大亮点所在。


据村中志愿讲解的党员介绍,该村落村党支部秉持“一修复三实现”的理念,积极引领村民开展村落建设。在保留二十世纪豫北民俗风格精髓的基础上,对村落实施全面翻新。如今,新建“户户通”道路四通八达,村民的日常出行变得极为便捷;污水和自来水管道完善无缺,为村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令队员们赞不绝口的是,村里推进实施“一宅变四院”的创新模式,曾经单一的住宅腰身一般成为了处处是花园、菜园、果园、游园的美丽所在。队员们来到花园,深呼吸品嗅花园里的馥郁花香;来到菜园,亲手采摘菜园里的绿色蔬菜。漫步村中,队员们看到老人在几十年树龄的树下乘凉,儿童在村图书室看书学习,这一刻队员们仿佛身处一幅田园画卷之中,这些特色美景共同构筑了豫北特色民俗、产业小院等独特的风景线,杨提村也因此获评为“豫北居民博物馆”的美誉。

杨提村的翻新工程不仅实现了系统性环境整治与文化赋能的完美结合,更让杨提村由昔日的“脏乱差”焕发出“齐净美”的崭新面貌。这一变革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更净化了村民的心灵,同时带动了乡村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们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共同迈向乡村振兴、共用富裕的美好未来。


从“庭院养鱼”闯出特色发展新路的郭小庄村,到留存豫北风情,被誉为“豫北居民典范”的杨提村,实践小队以脚步为尺,丈量乡村振兴历程;将镜头做笔,记录时代变革画面。展望未来,实践队成员将继续怀揣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投身学习创新与服务社会的浪潮中,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注入青春的活力。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