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五十五)
解码红色精神,永驻似火青春
——记电子信息学院红色精神寻访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7月12日至7月19日期间,郑州轻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红色精神”寻访实践团在新乡、赤峰、三明、德州、赣州等地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印记”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红色阵地,让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牺牲奉献精神,从书本文字转化为亲身可感的场景与故事,深植爱党爱国情怀。
陵园肃穆忆英烈,草原热血永留存
7月12日,内蒙古学子许正威来到赤峰烈士陵园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队员驻足纪念碑前,聆听讲解员讲述草原儿女在抗日、解放斗争中的热血过往。那些镌刻在碑上的名字,那些先辈们传承的革命精神,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赤诚初心。队员许正威表示,定会铭记英烈事迹,传承他们的抗争精神,不负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

南康史迹述过往,红色基因代代传
7月12日,赣州学子刘彩玉前往江西南康红色史迹陈列展。在南康红色史迹陈列馆肃穆的光影里,讲解员饱含深情的声音,如同拨动时光的琴弦,将陈赞贤等革命先驱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从领导工人运动的惊涛骇浪,到面对屠刀时信仰如磐的凛然风骨,每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背后,都是一曲用热血谱写的生命绝唱。通过与南康红色文化研究人员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红色史迹的保护现状与传承规划。革命先驱的故事深深触动刘彩玉的心弦,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让她感受到基因传承的热度,将积极向身边人宣讲这些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太行公仆精神在,一心为民初心传
7月13日,实践团来到了河南新乡。在太行公仆吴金印展览馆内,斑驳的锄头、泛黄的工作日记与详实的影像资料,串联起吴金印扎根基层50余年的奋斗历程。“吴书记当年带领群众在悬崖上凿渠引水,手上的茧子比石头还硬。”展览馆负责人张志伟指着展柜中一双磨穿鞋底的胶鞋,向实践团成员讲述道,“他常说‘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句朴实的话,就是他一辈子的写照。”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要将这种“一心为民”的基因内化于心,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公仆精神。

三洄河畔军民情,同心力量照千秋
7月16日,队员张泰铭来到三洄河红色基地。队员们深入参观“烽火岁月”“红色印记”等主题展厅,通过革命时期的战斗武器、烈士手稿、军民互助老照片等展品,系统了解当地军民的英勇抗争与奋斗历史。“地下联络站传递情报”“村民冒死掩护伤员”的故事,生动展现当地军民英勇抗争与同心同德。队员们聆听这些故事,深刻感受到军民一心汇聚的磅礴力量,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实依靠。

建宁战地忆往昔,无畏信仰励前行
7月19日,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福建三明建宁中共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这里承载着红军反“围剿”的厚重历史。听党史专家讲解,在这些关键战役里,红军凭借智慧与勇气,依靠群众力量书写壮丽篇章,队员们深刻领悟到“军民鱼水情”的强大力量,它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支撑。在实践结束时实践团成员吴志辉表示:“智慧、勇气、果敢、坚韧、为人民服务等这些宝贵的精神不仅是曾经制胜的法宝,也是如今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次“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印记”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红色寻访让队员们真切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从太行公仆到草原英烈,从苏区战场到赣南印记,每处足迹都闪耀着信仰的光芒。作为新时代青年,队员们表示会将这份精神力量化为行动,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中延续,让革命精神绽放新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