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尚刚教授举办学术讲座
发布部门: 艺术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 2016-12-05   浏览次数: 157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2016年12月1日上午8点3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尚刚教授应邀到我校为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和非遗泥塑班学员举办《大而能化·含蓄典雅》专题讲座,现场深度解读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两个特质。我院赵菲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尚刚教授从唐代的金银器和丝绸装饰图文并茂分析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大而能化”特质。所谓大而能化,是指因为自己丰富博大,所以善于学习吸收,能够改造消化外来文化。尚刚教授指出,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分为三个阶段,从几何图形过渡到动物主题为主再到花卉图形的大量运用,这个转变就是出现在唐代以后。继而又以宋代为例详细讲述了“含蓄典雅”的艺术手法。含蓄指表达委婉曲折,主要指艺术的表现手法;典雅指融入古代元素,优美高雅,实现典雅的手法就是含蓄。尚刚教授称只有在高度文明的社会才会追求典雅,高度文明下的强大文化力量才能支持形成典雅。教授从古代诗歌的赋比兴手法以及宋代不同瓷种的瓷器深度解读了古典艺术中的“含蓄”。接着又以“唐人好色”重点解读了色彩在工艺美术里的重要地位,唐代的工艺美术特重色彩,而学界对此关注尚少。展示了多幅古代金银器、象牙器、玉器、木器、丝绸、服饰中色彩的配比运用,作品精美绝伦,令师生叹为观止。最后尚刚教授总结了三点认识:1、统治集团引领风气;2、唐人对彩色的追求始终如一,但造型和花纹前后差异明显;3、唐人对彩色的追求贯穿今生来世。 

讲座结束后,师生和学员们踊跃向教授提出问题,教授认真解惑并给出个人看法。最后教授向学员们寄予厚望,含蓄典雅应该是我们的产品朝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标志,希望我们的学员为使我们的工艺美术发展更符合中国的面貌继续努力!

(供稿人:王潇) 

图说轻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