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村教育 关注留守儿童
——记技术物理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小分队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原本务农种地的农民纷纷离开家乡入城打工,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则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怎样办好农村地区教育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技术物理系特成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小分队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小侯乡的几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
6月30日下午,小分队在技术物理系分团委书记李俊丰老师和队长张扬的带领下从郑州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小分队一行7人抵达虞城县。
7月1日上午九点,小分队到达小侯乡初级中学。队员们受到该校张洪山校长和领导班子的热情接待。他们带领大家参观小侯乡初级中学的同时向大家一一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发生的变化。随后小分队在校长办公室举行了座谈会。会上,张校长首先向小分队成员介绍在校生情况、师资情况和当前的办学水平;接下来讲述了小侯乡初中的办学史,特别是这些年来学校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向队员们提到办学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学校的教育资源极为紧张,例如小侯乡初中现有学生1200人,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小侯乡初级中学实际能够容纳的学生数量应为900人。其次,教师资源紧张,有些老师一人带多门科目。与此相对,学生辍学率极高。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在农村存在一种“读书无用”的认识。比如他们今年刚参加过中招考试的2009级学生初一刚入学时有500人,而到中招考试时只剩下220人,可以看出辍学现象极为严重。此外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不足。张校长说:“整个虞城县共有400多所中小学,而每年县财政用于学校建设的资金还不足1500万,平均到每所学校只有3万元,这些钱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会后,小分队原计划向同学们发放调查问卷,但由于学生正准备考试,他们只好在同学们考试之后对学生进行采访。当被问到学校设施方面的问题时,学生希望图书馆可以增加开放时间扩充图书数量等等。通过此番交流,小分队对小侯乡中学生的受教育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次日上午九点,小分队抵达此行的第二站——小侯乡人民日报希望小学。这所小学是由人民日报报社捐资20多万和当地百姓筹资10万元建设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十分整洁优美,在虞城县众多农村小学中也算是比较出众的。该校马涛校长热情接待了小分队,大家参观了校园并召开座谈会。随后小分队把调查问卷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给他们带去糖果,铅笔等。期间,队员们与同学们就生活学习方面进行了亲切交流,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7月3日,小分队深入农村街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统计。4日,小分队顺利完成此次社会调查的全部任务然后返回郑州。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分队各成员团结合作,克服了很多困难,顺利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学校和当地农民都高度赞扬了小分队成员关注农村教育,关心社会热点的优秀品质。他们在接受锻炼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增进了同农民的感情,纷纷表示回来后会将调查结果写成详实的报告,争取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提供参考,为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