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再度玉门关 爱的路上有我们的身影
――青年志愿者协会赴洛宁山区支教宣讲团队缩影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为了责任,因为爱;我们志愿,我们奉献”――青协叫响了他们的口号!
7月8日,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行8人在队长于君坦的带领下奔赴洛阳市洛宁县兴华乡,开展为期7天的“身下乡、心传爱”活动。
在乡教育办主任的带领下,小分队来到此次支教的目的学校――窑子头小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仅有两层的小楼,操场也只有院落大小。
随后该校白校长将队员们迎进办公室,也是唯一的办公室――两张桌子,两张椅子,两条长板凳。如此简陋的设施让队员们大为震惊。
在与白校长的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兴华乡很多村庄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育条件极差。而只有高中学历的白校长在此已教学17年,每月仅领到200元工资。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仍坚持教书育人,这让曾“只闻其事,未见其人”的队员们感到由衷的钦佩!白校长还说到:“我有时还不如学生咧,有些问题还得向他们请教”。他还积极教导学生们要好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读大学成材,用自己的才能帮家乡脱贫致富。在山村里能有这样一位谦虚且有远见的教师,无疑就是希望,让山村走出贫困的希望。
目前学校仅有54名学生,分四个年级(没有4年级),共三个班。队员们根据这些情况对支教内容进行了细化并做了合理的分工。
次日,支教活动正式开始。早上8:30分,全体成员举行了升旗仪式,这是建校以来的第二次升旗。随后,队员们分两人一个班,除了正规课程外,他们还上了奥运知识课、航天科技课、自然知识课、健康教育课,教学生们唱歌,与他们做游戏。学生们极高的热情保证了高涨的上课情绪和良好的课堂氛围。
中午村委会人员接见了队员们,并将学校二楼的房间整理干净、布置床铺,以供队员们休息用,这让队员们甚是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去教学生!
接下来的几天中,队员们深入户农家中进行家访,询问家庭情况,讨论孩子的学习。一位队员表示:“家访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村里的生活状况,对山里人的淳朴与善良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也很是关心。”
13日下午上课时,几位别村的初中生踏过十几里的土路赶来求教,几位家长还送来西瓜。队员们每天都在感动!
晚上,村委会与队员们举行了座谈会。会上,大家交流了对教育的看法及对乡村致富之路的想法。许多学生家里种着黄瓜、西红柿等,所以村委会还拜托队员们回去后帮他们联系一些蔬菜的销路。
14日是支教的最后一天。
上午最后一节课,队员们正式向学生道别。这节课每个班级都沸腾了,孩子们有的要队员们留言,有的要留下联系方式,有的送给队员们礼物。下午应校长的要求,队员们与全校师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谊会。
会上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希望能够把最优秀的东西留在这里,留给孩子们。期间校长和孩子们也进行了精彩表演。
精彩的节目吸引了这里的乡亲们,他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前来观看表演,并主动参与到节目中。
在联谊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白校长代表全体师生把悉心准备的礼物交到队员们手上。
临行前,孩子们紧紧抱着队员们,不舍得他们离去,队员们也都热泪盈眶。
支教但虽短却在队员们心中烙下很多东西:领导的热情,乡亲们的和善,孩子们的聪慧……
队长于君坦更是感慨:“短短的七天让我们爱上了这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