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春蕾”科研小分队
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春蕾”科研小分队利用假期走进实验室,做起了助教。
由于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不同,队员们于7月5日开始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陆续迈进了不同的实验室,开始了暑期助教实践。有的同学跟随老师致力于新型水泥减水剂的开发,他们希望这种减水剂可以减少搅拌水泥所需水量,从而减少水泥蒸发晾干的时间缩短建筑工期;有的同学则跟随老师进行有关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他们通过成千上万的试管进行实验,试图合成一些抗菌高分子和稀土高分子材料,然后分析、检测这些高分子材料独特的晶体结构和功能作用,以此来服务社会;还有的同学跟随老师在新型橡胶和有机玻璃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实验室,他们不仅学习了基本的安全常识,还领悟到了一些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吃苦耐劳、小心谨慎等。做实验不同于做其他事情,它要求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思路清晰,能长时间地集中精神,因此队员们过起了“非正常人”的生活――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还在面对着一排一排的试管一滴一滴的滴加试剂;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还戴着橡胶手套从腐蚀性极强的碱缸里捞着一根根试管,用洗洁精、自来水和蒸馏水反复进行清洗,最后再放进120℃的高温灭菌炉里烘干;别人呼吸着户外的新鲜空气,他们还在筛选着烘干的试管,向试管内滴加着散发难闻气味的液体……虽然做实验很枯燥乏味,但大家都没有丝毫的懈怠,他们一如既往的专注于实验研究工作。队员们相信这个假期的助教活动会使他们收获很多,注定会成为他们不会忘却的记忆。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刻地意识到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以知识服务实践,以实践引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学有所用,为以后祖国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身食品安全,服务绿色奥运
――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奥运食品安全社会实践服务队
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结合专业特色,立足社会需求,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同学们组建了“奥运食品安全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单位,深入奥运前线,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服务于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的检测。
7月5日,服务团团长孙雨安教授结合本次服务团“畅享绿色食品,服务绿色奥运,青春报效祖国”的实践主题,对团队进行了为期4天的培训。通过培训队员们学会了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指标。他们获益匪浅,都表示一定要将饱满的热情付诸于实践,树立轻院学子的良好形象,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该团队共分为五个小组。7月9日,他们分别奔赴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河南省畜牧局�p河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简称“CDC”)�p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单位。在简单地熟悉了单位的环境之后,队员们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河南省畜牧局的队员们通过检测食源性兴奋剂,比如特布他林、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等,而从源头上控制食品中兴奋剂的含量。同时他们还对畜产品,肉类、蛋类进行合格检验,以保证这些食品的各项指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队员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保证各国参赛运动员和来华观众的饮食安全,保证奥运会成功地举办。
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小分队是该服务团的特色小分队。由于近期油价上涨,为确保石油质量,打击掺假石油,该分队将与质检院与工商局一道对相关地区的油品进行抽样,然后对其密度�p闪点和粘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以确保石油质量。他们的突出表现受到了质检院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接下来的时间过程中他们将会继续对郑州地区的石油进行抽样与检测。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小分队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先对蔬菜、水果和茶叶等进行固相萃取,然后采用GC法对《国家食品污染物检测》要求的23种农药进行检测。其中固相萃取仪、旋转蒸发仪、氮吹仪和气相色谱仪等仪器都是学校里不曾有的,因此队员们都很虚心地向工作人员请教,工作人员也都很乐意和他们这帮“小孩”聊天,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和工作人员融为了一体。队员们相信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更多比较实用的技术。
其它各个小组的成员也切身实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学会了各种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了各种食品的检验检测方法,如如何对饲料的添加剂等违禁药物�p对蔬菜产品及水产品等的药物残留进行监控等。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队员们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同时,队员们也发现自身存在经验不足�p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他们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