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简报九十三】技映边疆情,数绘石榴红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2025-08-23   浏览次数: 10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九十三)

技映边疆情,数绘石榴红

——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

用脚步丈量土地,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熠熠生辉。随着暑期到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郑州轻工业大学“携手石榴籽,共筑中国梦”实践团队,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青年学子以炽热的青春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宣讲政策,为美丽新疆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服务基层需求,科技赋能社区治理

7月20日,实践团队抵达乌鲁木齐市,迅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入红光山社区,开展“智慧治理”调研活动。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的座谈,团队详细了解了社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情况。基于调研结果,团队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形成了《红光山社区居民信息化应用水平调研报告》,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展现了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巨大潜力。在实践调研中,有不少居民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区治理变得愈来愈好。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王小丫 供图

文化浸润心灵,数字地图传承历史

在文化浸润方面,实践团队走访了新疆博物馆和国际大巴扎,深度体验了新疆的多元文化。团队成员在新疆博物馆重点考察了“新疆历史文物展”,通过分组导览与任务打卡的形式,记录了多民族共居的历史脉络,如唐代丝路文书、清代屯垦戍边文物等,直观感受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国际大巴扎,团队开展了“民族文化数字采集”活动,分类记录了艾德莱斯绸织造、土陶烧制等非遗技艺,并采访了手工艺人,录制了口述历史视频。最终,团队制作了《数字文化地图》,标注了文化地标与民俗活动时间,生成二维码供游客扫码体验,为传承和弘扬新疆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手工艺人深入学习非遗技巧。王小丫 供图

共创民族团结,艺术交融彰显青春

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装置艺术创作。在乌鲁木齐头屯河社区,团队成员使用回收电子元件与民族织物碎片,拼接出“数字石榴”装置,象征科技与文化的交融。这一创意作品不仅展示了团队成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传递了民族团结的美好寓意。此外,团队还举办了“青春告白祖国”快闪活动,现场发放“民族团结”主题书签300份,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青春告白祖国”快闪活动。王小丫 供图

经过五天的紧张而充实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增进了对新疆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锻炼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次“石榴籽祖国行”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预期能够增进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国际大巴扎合影。王小丫 供图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青年学子和乡村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发展现状。郑州轻工业大学“携手石榴籽,共筑中国梦”实践团队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实践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为更多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说轻工大

热点新闻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