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简报(九十八)
豫见•轻工记忆 续写中原精神
——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豫见•轻工记忆 续写中原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引导学生传承轻工业奋斗精神,淬炼爱国初心,2025年7月20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豫见•轻工记忆 续写中原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探访油化厂遗址、历史文化馆和技术创新展区,解码红色基因与轻工业精神深度融合的时代密码,深刻体悟中原轻工业的“根与魂”,电气学子上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工业遗存里的思政课堂
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这座由1952年苏联援建的老工业基地,曾以“中州肥皂”、“福乐尔香皂”闻名全国,如今蜕变为融合工业遗产与红色教育的文化地标。在斑驳的红砖厂房与锈蚀的钢铁管道间,学生们触摸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厚重历史,也见证了党建赋能下“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带”的华丽转身。

图为电气学生参观郑州市油化厂发展历史照片。沈书宇 供图
工业精神的沉浸式体悟
步入原油化厂香皂生产车间改造的党建文化馆,一台台沉寂的老式生产设备成为了生动的教材。一台1950年代的皂基反应釜模型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电气专业学生邱忠涛敏锐指出:“这套继电器控制系统虽已落后,但模块化设计理念与我们的自动化课程原理一脉相承!”

图为郑州市原油化厂遗址照片。沈书宇 供图
馆内陈列的工业文物更引发深度思考:泛黄的电路图纸、手绘设备操作手册、老工人用煤油灯改装的设备检修灯,无声诉说着那个物资匮乏年代里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没有PLC和传感器,他们靠机械联动实现自动化生产——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智造’雏形!”学生吴健在参观笔记中写道。

图为电气学生参观原油化厂工业文物照片。沈书宇 供图
党建馆里的精神图谱
在“党的百年历史”展区,一份特殊的展品震撼了电气学子——褪色的《党员攻关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着1960年代技术人员突破皂化工艺难题的107次试验。泛黄的纸页上,“用技术打破封锁”的誓言与电路图草稿交织,诠释了“大国工匠”的轻工业精神与党员担当的深度融合。同学们纷纷表示:“原以为红色精神存在于战场,现在明白它同样闪耀在工业发展中”。

图为电气学生参观原油化厂工业文物照片。沈书宇 供图
从机器轰鸣声里听见时代答卷
从老旧电机再制造技术到基于物联网的遗产监测系统,电气学子意识到:守护轻工业记忆不仅需要情怀,更需用技术与行动赋予其新生。对电气学子而言,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技术巡礼,更在心灵深处烙下双重信念:以红色精神铸魂,以轻工业精神筑能,激励着电气学子奋发向上,在学习实践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用扎实专业知识在自动化浪潮中谱写新时代的“电气答卷”。 (通讯员:韩然然)

图为电气学生在郑州市油化厂博物馆的合影。沈书宇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