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4月23日上午9点,学校组织参加了教育部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培训会。副校长肖艳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全体人员、学院(中心)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负责人、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员等共40余人在科学校区办公楼206会议室集中参加了线上培训,同步启动各学院(中心)分会场集中培训。

培训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总结了十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工作的成效和短板,系统研判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形势,明确“源头防控、系统治理”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主线。清华大学艾德生教授作题为“2025年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要点解读”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彭华松教授作题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报告;江苏省教育厅和西安交通大学分别就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

肖艳秋副校长现场部署工作时指出,实验室安全工作要围绕两个重点推进:一是构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人在格中、事在格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穿透式监管;二是强化危险源全周期管控,对剧毒、易制爆等管控类危化品实行“采购-存储-处置”闭环管理。在谈及实验室安全建设成效时,他充分肯定近年来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建设成效,强调要建立“红黑榜”考评机制,将安全绩效与资源配置挂钩,通过正向激励与刚性约束双向发力,全面提升实验室本质安全水平。

最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专题解读了教育部《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系统梳理了2019年以来国家发布的实验室安全系列文件,指出上级部门正在持续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在“特种设备检验”“实验人员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议同步将校领导关于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的专项要求进行了部署,并就师生每年需完成的安全培训内涵进行了探讨。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目前正在按照实验室本质安全的目标构建“全员参与、全链管控、全域覆盖”治理格局,探索构建“智能监测+文化培育”双重保障体系;强化责任传导,由校领导牵头组建安全督查专班,通过“清单化整改+穿透式督办”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推动实验室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筑牢校园安全屏障,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创建提供安全保障。